在新娘上路之前,女方的家长要用做好的比利买海和上好的茶水招待迎送新娘的客人。看望妇女坐月子,都要带上比利买海,请产妇滋补身体。孩子出满月,主人要拿出核桃、大枣和把薄面片切成正方形或菱形小块油炸成一种名为“古古麻麻”的食品,散发给来祝贺的客人。
“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上无媒不成亲”,这是撒拉族人形容青年男女婚姻的一句俗话。撒拉族男女青年成婚,须由“嫂计”(即媒人)作介绍,父母作主。近年,虽然己有许多男女青年在生活和劳动中自由恋爱,但结婚礼仪仍得按照传统的习惯进行。
过去,撒拉族一般实行早婚制,女9岁,男12岁,就要承担婚嫁的“非日则”(神圣的天命)。从此,阿娜们不准出大门一步,只能整天待在闺房绣花或学做茶饭,等媒人登门说亲。现在,这种情况已经改变。撒拉人不论男女,均以做媒为荣,认为每成全一件婚事,就等于积了立一座“米那勒”(宣礼塔)的功德。在撒拉族当中,男家看中了谁家的姑娘,首先邀来“嫂计”,致意女家。
女家父母应允后,还要请其亲房叔伯俱至,其中阿舅的意见尤为重要。大家皆允之,然后再由媒人向女家送订婚茶一份和大耳环一对。茶叶是送给父母的,耳环是送给姑娘的。当日,女家做“油绞团”,又名油香,请来亲房叔伯与媒人同吃,表示婚事己定,决无反悔,并当场议定聘礼。
早先一般送马两匹,或一马一骡,穷人则送牛四头,以及布匹、衣服等礼物,现在都改送穿、戴、用等生活用品。双方商定后,媒人带着余下的“油香”,送给男家,作为复命(如同汉族的婚书)。
撒拉族的婚礼全在隆冬举行。除了这时节农活少,人手闲、粮油足、肉类肥而又好储藏外,主要还是人员全,所有外出的人均已陆续返家。嫁娶前,男家要向女家送去各种聘礼,然后择定吉日正式嫁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