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时期玉雕出现一些新品种和新风格,与佛教题材有关的玉雕开始出现。传世品中还偶然可见玉雕狮子,与同期石刻佛座下狮子很相似,明显受到佛教雕刻的影响。此时期圆雕艺术品也偶然见到,例如天津博物馆所藏的一件青玉卧兽的造型特点是:体大而头较小,两只耳朵雕琢在玉兽的颚顶部,两腮部突出微微外翘,夸张性很强,给人以凶猛有力的感觉,整个躯体与马相类似。其玉兽在雕琢技法上继承厂汉代风格,采用勾撤刀法,刀法简练,所刻线条刚劲有力,整个玉兽躯体磨制得匀净光滑,威武雄壮,展现了艺术家经过想像、夸张雕刻出来的象征祥瑞的“灵兽”形象,与同时代的石刻艺术有相近似的风格。综观魏晋南北朝时期玉雕风貌,它一方面继承了汉代玉雕工艺的直平雕刻刀法,另――方面又实现了刀法由粗简向精湛发展的转变,并且完全摆脱了汉代玉雕工艺古朴粗略的做法,从艺术构思和雕刻技巧上来看,都进入了一个更加成熟、更加完美的发展阶段。
隋唐时期圆雕艺术品在考古发掘中发现不多,传世品中尚能见到一些圆雕。唐代动物形玉雕有狻猊、鹿、鹭鸶、牛、马、羊、鹰、雁、孔雀、鹤等,但此时期的龙凤纹和前代相比有很大的改变。唐代的雕琢方法除继续保留运用传统的镂雕、圆雕等手法外,大量地使用阴刻线,例如表现动物的腿毛,喜用较密集的阴刻线装饰,无论是粗线或是细线,刀法均纹丝不乱,在造型上注重起伏,能表现出内在的美感,强调突出动物形体的肌肉、动态、力量和体积感,基本上和同时期的石刻雕塑手法相同。唐代还流行一种盘结状动物造型。如盘状骆驼与马,而猫科动物也常见相类形态,不过盘结的玉马则甚为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