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水乡的甪直镇

来源:本站原创 编辑:连翘 发布时间:2011-11-21

正是柳青杏白的季节,我来到江南水乡甪直镇采访。人们常说江南好,古今多少骚人墨客曾为她留下优美的诗篇。我想,这次采访即使不寻诗的意境,也要亲眼见见小桥流水人家。然而,一下公共汽车,我发现自己被高高矗立的现代楼群包围了。这可不是我要寻觅的江南古镇!经人介绍,方知这里是甪直镇近年来发展的新区。

穿过新区的楼群,走过三座桥,犹如从今天走回了昨天——我们走进了一幅古雅、秀丽的水乡风情画中。

夕阳的霞光映红了西天,波光粼粼的小河上架着一座拱形青石桥,河道两岸白墙黑瓦的屋宇鳞次栉比。人在桥上走,船在水上行,水景桥景相得益彰,别有一番情趣。这座桥名叫和丰桥,建于宋代(公元960-1279年)初年,是甪直镇上历史最悠久的一座古桥。桥面石上有浮雕,图案典雅、雕刻精细、古朴庄重。

我们踏着碎石路,走进临河而筑的狭窄街道,小张边走边介绍:甪直镇位于江苏省苏州市东南25公里的吴县境内,镇郊湖、荡、潭、池星罗棋布,镇内河网交错,素以河多、桥多、巷多而闻名,并有“桥梁之乡”的美称。最盛时有桥72座,现存41座。行不多时,果然发现甪直镇的桥真是多得目不暇接。它们大小不一,风格各异,有多孔的大石桥,独孔的小石桥,宽敞的拱形桥,狭窄的平顶桥,左右相邻的姊妹桥。还有架在小溪上的半步桥。镇东的正阳桥是甪直镇上最大的一座古桥,以花岗石砌成,长达52米,线条粗壮,雄伟古朴;而位于一座凉亭两侧的东垂虹桥和西垂虹桥却又十分秀美娇小。桥是甪直镇的交通纽带,同时又点缀和划分着小巷空间,给小巷空间带来起伏和变化,增加了景深,丰富了景观。

小镇上7000多人依水而居,房屋临河而筑。前街后河,进出洗涮十分方便。镇上有9条街道,在狭窄的街道两旁店铺林立,商业兴旺,风味小吃甚多。

临街住宅的楼和楼之间极其狭窄,大有推窗伸手可握之感。临街的门户多是住家堂屋的大门,有的是深宅大院的宅内通道。

沿着昏暗狭窄的通道行走,通道两旁时有宅院的木门,尽头有的是独家小院,有的豁然开朗,呈现出数户人家的大院。

大宅院多是过去的有钱人修建的,清一色的白墙黑瓦,房脊翘起,有高出屋顶数尺的造型别致的风火墙。住房一般坐北朝南,略偏西南,因而村落屋向基本一致。房屋的门窗多为木质结构。门上有浮雕,窗棂的花纹为镂空透雕。堂屋内配有透雕花纹深漆的方木桌、背靠椅,显得古色古香、庄重雅致。院内多有水井、洗衣台、花盆及晾晒衣物的竹竿,透出浓郁的生活气息。如今,这些古老的屋顶上竖起的一根根电视天线,仿佛提示人们这毕竟是21世纪90年代的甪直镇了。

为了独自领略水乡晨雾迷蒙的景色,第二天清晨5点我又踏上了古镇的碎石路。这时虽不闻鸡鸣狗吠声, 却已看得见人们忙碌的身影。买菜的、生炉子的、开店铺门的、河边洗涮的……这就是我一贯以为的闲适的江南小镇生活的一天的开始。

令我奇怪的是小巷茶馆。这里灯光昏暗,却座无虚席,清一色的老头子悠悠然地喝着茶,聊着天。“你们早啊,早饭不吃就来茶馆了?”我向老人们打招呼。初时他们用诧异的目光望着我,慢慢地开始用我不十分懂的土话和我交谈起来。他们的回答更令我意想不到:这镇上的茶馆开门营业的时间是半夜三点!原来这里有喝早茶的习俗,一般上了年纪的老人每天早早起身来到茶馆,喝上一两个小时的茶。早茶需浓,可收润喉清目之效。这里有卖食品的小贩,人们可以买到五香豆、甘草脆梅、花生米等等食品;只要向堂倌关照一下,汤面、馄饨等各式面点也都能及时送到喝茶人的桌上。他们还告诉我,过去吃茶有许多规矩和讲究,如别人对自己敬茶时,要用中指和食指在桌上敲几下,以示磕头致谢。向别人敬茶时,倒至七八成即可,茶溢出茶杯则属不礼貌行为。后来我发现镇上有四五个这样的茶馆,而且每个座位每天的茶客都是同一个人。不要以为这是包座,这是他们长期光顾茶馆而自然形成的习惯。

每天清晨,在新旧街区交界的大桥下,汇集着水乡远近乡民的船只,鲜活的水产品交易正在那里进行着。偶尔有包着三角头巾,穿着拼接布裙的渔家妇女摇船而过。你再也不会怀疑这就是江南的鱼米之乡。

分享到:

上一篇:婺源的山乡古镇行   下一篇:佛山闹市里的古巷

返回首页

更多>>相关文章

更多>>图片文章

宁静优雅的北京四合院
草原人的家“蒙古包”

精彩推荐

更多>>民族文化

中国的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都是由外国传入的,这些宗教都是世界性宗教,在国际上占有...[详细]

更多>>民族旅游

灵武恐龙化石群遗址位于宁东镇磁窑堡煤矿南1公里处,距银川市东南70公里。2005年4月至2006年11月...[详细]
广西容县真武阁在城东绣江北岸,建于明万历元年(1573)。阁下有石台,称古经略台。楼阁平面矩形...[详细]

更多>>民族饮食

更多>>民族新闻

更多>>民族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