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博玉轩玉器总经理,出生在离恰哈100多公里的昆仑山区内,从小牧羊,参加工作后从事和田玉的探矿、采矿、加工等,从技术员,工程师,到玉矿矿长,具有丰富的矿山经验,精通维吾尔语。
柯长林是一个很风趣,而又知识渊博的人,人称柯大侠。叫他大侠,不是他长得像金庸笔下的人物。而是他做过十多年昆仑采玉人,耐得住寂寞、经受过磨砺,曾经坠下过百米深渊,受困于天寒地冻,命运多舛、九死一生。今天的大侠早已养成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豪放性格。据说,称其大侠,还有另一层意思,老柯毕业于地质专业,又长年工作在于田县的阿拉玛斯古玉矿。见多识广,练就了一副好眼力。只要一块玉石放在他的手上,立马能报出它的出处。
因为神,所以人称“柯大侠”。2001年柯长林进入乌鲁木齐市,注册成立乌鲁木齐博玉轩工贸有限公司,经营和田玉原料(山料、仔料)和玉器销售,二十多年来,对和田玉的开采,鉴定,加工累积了丰富的经验。对和田玉文化也颇有研究,2004年,柯长林首次参加建国以来全国最大的工艺品盛会,其创作的玉雕作品《访友图》获得最高奖项——金奖。新疆工艺美术协会理事长王继诚说,这意味着新疆年轻的工艺大师们真正结束了新疆“有玉无雕”的时代。
柯长林长得酷似蒙古人,敦厚粗圆,中式装扮,走路一摇三摆,所到之处多有寒暄声。柯说:“几年前,人们对和田玉还不甚了解。自从2003年央视播出《昆仑采玉人》,和随后接踵热播的《玉石之路》《鉴宝》《故宫》《新丝绸之路》等,无一不把和田玉当作玉中之王来加以宣传,从而激起了人们的兴趣,带动了市场的需求。尤其是北京奥运会玉玺采用和田玉篆刻,以及中华民族人文始祖黄帝陵的黄帝像也采用和田玉雕琢,进一步提升了和田玉的文化含量和自然属性。使得和田玉在全国范围内‘涨声’响起来。”
柯长林介绍,人们的物质生活满足了,精神生活当然也不能缺乏,而玉石恰恰迎合了这样一种心理。另外的一个原因恐怕就是真正上好的玉石越来越少,物以稀为贵。收藏界都有这样一种倾向,越是少的东西越值钱,收藏越有价值。从皇宫到民间,和田玉回归到它的本色中来了。想想形容玉的词语:洁白无瑕、瑕不掩瑜、冰清玉洁等等,全是美好的向往,自然将人们带入到一种纯洁的境地。几千年来和田玉成为中华民族性格和精神的载体,是中国人民性格的体现。收藏和田玉其实是收藏一种文化,一种追求。
柯长林则认为,现在玉雕工艺水平提高很快,我们每个从事这行的艺人除了提高自身工艺水平的考虑之外,作品应该最大限度地保留了一块和田大型籽料的原石特点;对于那些钟情于破坏性雕刻、一味只求精细、沉迷于迎合市场的玉雕取向来说是要不得的。大家应当从在正确的轨道上发展玉雕工艺。你决不只是看到唯美的作品,而是看到创意的力量,看到玉雕工艺在前进步伐中新的思想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