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族源于古鲜卑族慕容氏的一只土古浑系,公元四世纪初从我国东北地区迁到甘肃南部和青海东部地 区,并建立土古浑国,后被涂繁所灭。此后与各民族不断融合。目前全国土族人口有19万人。
土族的先民们是以血缘关系为单位组成村落,从事畜牧业 ,过着逐水草而生的生活。以后又逐渐定居下来。土族的村庄大都依山傍水,有十几户或几十户组成。每一户都有一个占地约7到8分地的方形院落,叫庄廓。四周是主房、次房、仓房等。庄廓四周的墙使用土夯而成,高约4米。传统土家的大门方向依山势而定,方向选择正前方最高大、最雄伟的大山。
传统土族人家的布局是一进三开,正对门的中间的房间称为堂屋,摆放着米柜、面 柜等居家主要用品。旁边的两间用来会客、休息、吃饭等。在四方形的院子中,以朝东的房子为正屋,住着家里的长者或主人。家境好的人家不仅盖一个庄廓,还要将几个庄廓连接起来,用两条长廊相连,一般是3座院落。院落的房檐高度依次递增,高度是30公分。图族传统民宅的墙壁用土夯成,看谁家的墙壁光滑,便可判断出家境的好坏,因此在这里有:“汉人有钱盖房,土人有钱磨墙的“的俗谚。
记者在土族民居内还找到了”门当户对”在现实生活中的印证,土族民居在院门上方镶有两根方木,被称作门当,其作用时起到固定大门的作用:在门页的两侧,各有两扇门板,被称作户队,其作用是现实主人家的条件,门当越粗,户对越宽,越显示主人的实力。因此旧时媒婆上门提亲时都要先检查男女双方的门当与户对。
土族民宅大量使用木材和木工。在门板、窗棱、隔扇、桌柜等上面均要雕刻上精美的图案,有花鸟虫鱼、各种动物和植物,如蝙蝠代表着吉祥如意、牡丹代表着富贵安定等,此外,因为土族信奉藏传佛教,因此大量的宗教元素也被融入到他们的生活雕刻中。记者在土族民俗村了解到,占地20000平方米的民俗村的所有60余间房屋的木雕是由150余名能工巧匠花了6个月时间完成的,很多已成为精品。
有趣的是,记者在民俗村内的一处建成于清道光年间的土族民居内看到,这是一个上下两层的庄廓,据了解是一楼住人,二楼供佛,此外还有一个建在二楼的角楼,传说是家族里的长辈要在这里监视漂亮的儿媳妇的活动,并防止她红杏出强。
现在,土族人民已经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早已告别了土坯房,在互助土族自治县采访时,很多土族居民居住的楼房竖立在街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