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族婚俗

来源:本站原创 编辑:半夏 发布时间:2011-11-09

解放前,土族地区是封建买卖包办婚姻。土族青年男女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约束,婚姻不自由。而聘礼较重,穷人要娶妻十分困难。有的女方不收聘礼,但要男子为女家作工几年以后才能结婚或者招女婿八赘,或者两家互相要嫁,称为换门亲,土族劳动人民是一夫多妻制,解放前只有土司,地主纳妾。土族的婚礼分为请媒、定亲、送礼、娶亲、送亲、结婚、谢宴等程序,仪式繁缛、自始自终是在载歌载舞中进行。

在娶亲的头一天晚上,男方家派两名能歌善舞的纳什金(娶亲人),带上娶亲的礼物(酒、羊、肉腔,蒸馍等)和信偶孔(新娘)上马时穿戴的服装、首饰(黑手饰、红包头、红头绳、上马袍等),拉一只白母羊到女方家去娶亲。当纳什金快到女方家时,让姑娘兴高采烈地跑上去接受礼物,边唱边舞、边后退、到大门前时、男人们也热情地迎接纳什金。这时阿姑们跑进家里、关闭大门,唱起《康德格玛》歌,百般奚落迎亲人,诙谐风趣。

阿姑们唱完后,两位纳什金、也要唱歌跳舞,直到鸡叫头遍才结束。鸡叫二遍时,开始给新娘改变发式,穿戴新婚的服装,接着在堂屋举行上马仪式,民和土族姑娘上马时,由姑娘们演唱上马曲。上马起程仪式举行后,由新娘的哥哥和弟弟、姐夫、姐姐、舅父等十多人组成“红仁切”护送新娘到婆家。“红仁切”所经过沿途村庄,凡是和新娘同村的红姑(已婚女子)都手捧酒杯等候在路旁,向“红仁切”们敬酒,姑娘家人要回敬她们一尺红布。

“红仁切”走到距男方家二、三里路时,男方派两个人前往敬酒、献哈达。门前摆有接桌,上面放着酥油花的“西买日”和有柏树枝的一碗牛奶,桌旁边有一木制的方斗,斗内装酒麸皮,上插一枝系有哈达的箭,放一个用红布裹着的瓷瓶(表示未来的子女)。“红仁切”们为表吉祥,用柏树枝蘸着牛奶洒向西方,并围绕方斗边撒麸皮,边跳舞唱歌,新娘进大门时,有两个妇女在前面拉着红白毛毡,新娘踩着毡,男左女右,双方手扶着红布裹着的瓷瓶,并肩慢步进入庭院,接着举行拜天地仪式,答谢媒人。人们围着媒人,一边唱歌、一边给媒人敬酒,向其嘴里喂炒面,往其脸上贴酥油。

在院子中间,铺上草,搭上木板,招待“红仁切”。在宴席间要给“红仁切”上五个肉方,男方和女方家互相抬送哈达、衣物等。之后把“红仁切”最后吃长面条叫做“起发面”,红仁切们刚端上饭碗,男方家的小伙子们手捧酒碗,在大门口唱起赫杰(起发禧客歌),向娘家人敬酒欢送,至此婚礼结束。

分享到:

上一篇:土族於菟   下一篇:土族的族称族源

返回首页

更多>>相关文章

更多>>图片文章

土族的房屋建筑
土族民族概况
土族的宗教信仰

精彩推荐

更多>>民族文化

中国的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都是由外国传入的,这些宗教都是世界性宗教,在国际上占有...[详细]

更多>>民族旅游

灵武恐龙化石群遗址位于宁东镇磁窑堡煤矿南1公里处,距银川市东南70公里。2005年4月至2006年11月...[详细]
广西容县真武阁在城东绣江北岸,建于明万历元年(1573)。阁下有石台,称古经略台。楼阁平面矩形...[详细]

更多>>民族饮食

更多>>民族新闻

更多>>民族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