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五脏之肺脾肝肾四维之四象”的观点,用以解释人体脏腑所在部位及其生理功能。朝医学把人体脏腑所在部位划分为四焦,脏分为四脏,腑分为四腑,水谷之气分为四气,营卫物分为四海,全身组织器官归类为四党与。
四焦:就是把人的脏腑所在部位划分成上焦、中上焦、中下焦、下焦。《东医寿世保元》称:“肺部位在颌下背上,胃脘部位在颌下胸上,故背上胸上以上谓之上焦;脾部位在膂,胃部位在膈,故膂膈之间谓之中上焦;肝部位在腰,小肠部位在脐,故腰脐之间谓之中下焦;肾部位在腰脊下,大肠部位在脐腹下,故脊下脐下以下谓之下焦。
四脏:即肺、脾、肝、肾。肺位为颌下背上,属上焦;肺以呼,呼出体内之浊气,出于耳成,入于头脑而成腻海,“腻海者,肺之根本也”,是构成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基本物质;肺气值而伸,有上升之力,是哀性之源;肺与胃脘、耳、头脑、皮毛结为一群,称作“肺之党”。脾位为膂,属中上焦;脾以纳,出纳水谷之府库;脾充气,“膜海者,脾之根本也”,通过气促进人体机能;脾气栗而包,有横升之力;脾与胃、两乳、目、背膂、筋结为一群,称作“脾之党”。肝位为腰,属中下焦,肝以吸,吸收液之门户;肝充血,“血海者,肝之根本也”,肝所贮存的血液是构成人体肌肉的基本物质;肝气实而缓,有放降之力;肝与小肠、脐、鼻、腰脊、肉结为一群,称作“肝之党”。肾位为腰脊下,属下焦;肾以出,以放出精;肾充精,“精海者,肾之根本也”,肾贮存的精是构成骨骼的基本物质;肾气“温而畜”,有下降之力;肾与大肠、前阴、膀胱、骨结为一群,称作“肾之党”。
四腑:即胃脘、胃、小肠、大肠。胃脘位为颌下胸上,属上焦,胃脘通于口鼻,故对水谷之气起上升作用;胃位为膈,属中上焦,对水谷之气起停蓄作用;小肠位为脐部,属中下焦,对水谷之气起消导作用;大肠位为脐腹下,属下焦,对水谷之气起下降作用。
四气:即温、凉、寒、热。是制造津、膏、油、液四大营卫物的基本要素。《东医寿世保元》称:“水谷自胃脘而入于胃,自胃而入于小肠,自小肠而入于大肠,自大肠而出于肛门者;水谷之气多数停畜于胃,而熏蒸为热气,消导于小肠而平淡为凉气,热气之轻清者上升于胃脘而为温气,凉气之质重者下降于大肠而为寒气”。
四海:即津、膏、油、液。朝医学认为,水谷的温凉寒热“四气”在体内开始演化,第一阶段生成津、膏、油、液四大营卫物,经过前四海(津海、膏海、油海、液海)进入第二阶段,生成神、气、血、精四大气血物,经过后四海(腻海、膜海、血海、精海)维持有机体各个器官的正常活动。它们的生成、循环与功能是“津”,由“水谷温气自胃脘而化津,入于舌下为津海,津海者津之所舍也;津海之清气出于耳为神,入于头脑而为腻海,腻海者神之所舍也”;功能是“津海之清气充满于上焦为神”;“津海之浊滓补益胃脘”;“津海藏意”;“腻海之清汁入于肺,以滋肺元”;“腻海之浊滓则头以直伸之力,锻炼之而成皮毛”;“腻海藏神”。“膏”由“水谷热气自胃而化膏,入于膻间两乳为膏海,膏海者膏之所舍也,膏海之清气出于目而为气,入于背膂而为膜海,膜海者气之所舍也”,功能是“膏海之清气充满于中上焦为气”;“膏海之浊滓补益胃”;“膏海藏虑”;“膜海之清汁入于脾,以滋脾元”;“膜海之浊滓则手以能收之力,锻炼之而成筋”;“膜海藏灵”。“油”,由“水谷凉气自小肠而化油,入于脐为油海,油海者油之所舍也;油海之清气出于鼻而为血,入于腰脊而为血海,血海者血之所舍也”;功能是“油海之清气充满于中下焦为血”;“油海之浊滓补益小肠”;“油海藏操”;血海之清汁入于肝,以滋肝元”;“血海之浊滓则腰以宽放之力,锻炼之而成肉”;“血海藏魂”。“液”,由“水谷寒气自大肠而化液,入于前阴毛际之内为液海。液海者液之所舍也”;“液海之清气出于口而为精,入于膀胱而为精海,精海者精之所舍也”;功能是“液海之清气充满于下焦为精”,“液海之浊滓则大肠以下降之力,取其浊滓而补益大肠”;“液海藏志”;“精海之清汁入于肾,以滋肾元”;精海之浊滓则足以屈强之力,锻炼之而成骨”;“精海藏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