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膳正要》。本书是我国第一部营养学专著,成书于元代天历三年(公元1330年)。作者忽思慧(又作和斯辉),史书无载。从本书序文和进书表来看,是元仁宗时的宫廷饮膳太医,旧说是蒙古族医家。这部书初刊后,明清两代多次翻刻,但因屡遭兵灾,已散佚不多。书中配方多以羊肉为主料,“聚珍异撰”第一方马思答吉汤,《本草纲目·菜部》莳萝条附马思答吉注:“元时饮膳用之,云极香料也。不知何况,故附之。”书中多引用回回豆子、回回葱、回回青、回回小油。许多食品冠以“胡”字,如胡葱、胡麻、胡椒、胡荽等。以胡葱为例,《本草纲目》指出:“元人《饮膳正要》作回回葱,似言自胡地,故曰胡葱耳”。《洛阳伽兰记·城南》记:“狮子者,波斯国胡王所献也”。可见大量配方是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和国家饮食疗法所用。将《饮膳正要》推论为“兼通蒙汉医学”的太医所撰,看来根据不足。
《瑞竹堂经验方》(下称《瑞竹堂方》)。原著在明代中叶后国内已失传,但书中许多内容则散见于国内外许多医药文献,其原序两则及清明两代若干辑佚和抄本,分别在中国和日本有关部门和私家珍藏,作者及成书年代国内外专家争论不一,清乾隆年间修纂的《四库全书》曾将明代《永乐大典》中本书散在内容搜采编辑为5卷24门。集得内、外、妇、儿、眼、齿、调补、美容等科效方170余首。当时“计亡阙已十之五六”,中国中医研究院现藏有清代《抄本瑞竹堂经验方》及仿明刻日刊本《瑞竹堂经验方》,有的专家认为本书作者肯定是回回医家,其名为沙图穆苏·萨谦斋,官至元朝御史兼太守。其成书年代不晚于泰定三年(公元1327年),陈垣先生在其名著《励耕书屋丛刊·元西域人华化考》中早已经将本书作者考证为“华化”了的回回。
清代《抄本瑞竹堂经验方》现亡阙者多,但明刻日刊本可能近《瑞竹堂方》原帙。此日刊本按明刻分15卷,每卷1门,集方300余首,即诸风门、心气痛门、疝气门、积滞门、痰饮门、喘嗽门、滋补门、泻痢门、头面口眼门、耳鼻门、发口门、咽喉门、杂治门、疮肿门、妇女门、儿门。该书用香药较多,书中记载的悬吊水桶淋浴式是回族自古以来独特的卫生传统习惯,另有治急气疼方、治恶疮方、治疔疮方在其方名上标有“海上方”等字样,还有的验方特别强调忌马、驴、猪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