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睛(巩膜)质地坚固,不透明,呈暗红色,占眼球壁外层后5/6,其表层由一些纤细的纤维和弹性组织构成,含有较多的小血管,当躯体发生病变时,就可以通过这些血管表现出来。另外,覆盖在巩腹(即白睛)表面上有一层薄薄的膜,这就是球结膜,它表面非常光滑,比较松弛,薄而透明,因此,可透见下面的巩膜。球结膜上亦有许多小血管,其形态、色泽可以反映躯体的病变。它与巩腹上的血管区别点在于:球结腹血管在表层,相对浮浅、癃起、鲜艳;巩膜血管在下层,颜色相对沉深、青紫、暗淡。在临床中球结膜上出现的血管讯号,表示病程短、新病;巩膜上出现的血管讯号,表示病程长、久病。中国传统医学则认为球结膜讯号提示病在腑,巩膜讯号提示病在脏。
(一)白睛诊法的定位规律
白睛诊法遵循着一定的定位规律,一般躯体上半部疾病应在瞳孔水平线以上体现,躯体下半部疾病应在瞳孔水平线以下体现;同理,瞳孔内侧表现躯体内侧疾病,瞳孔外侧反映躯体外侧病变。且左眼多主躯体左侧疾病,右眼多主躯体右侧疾病。另外,部分疾病在双眼均可有表现,躯体上部疾病可在瞳孔水平线以下得到表现,躯体内侧疾病也可以在瞳孔外侧得到体现。我们讨论的多为普遍性的东西,特殊的例外。
(二)白睛诊法的定性规律
白睛诊断疾病的性质,主要在于相应区域血管发生的形、色、态等的改变。
1.从形态来看
根部粗大:若见局部血管根部粗大,多属顽固性疾病,病程较长,多有器官损害,如心脏病、慢性肾病等。
曲张或怒张:若见相应区域血管呈怒张状,多属血瘀或病情较重、较急,如急性肺炎、急性肝炎等。
延伸:指血丝很长,延伸到其他区域,多表示病情的发展方向以及疾病的扩散范围,说明该部位疾病向另一部位发展或转变,如腰腿痛、上肢麻木、骨髓炎等。
离断:指延伸的血管在一定部位或中间突然中断,也有的是被红色瘀点分隔开,此征往往表示该部位器官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或阻塞、狭窄等,常见于颈椎病、输卵管闭塞、脉管炎等。
分叉:白睛上的血管状若树枝样分叉,表明该器官炎症的播散、扩张或血液供应障碍等,如痔疮,可以从血管分叉条数来判断痔核的多少及大小。
隆起:血丝浅表、明显、红活,多在球结膜上,表示该病为急病、新病,或者说为急性炎症开始,如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尿路感染等,多见此象。
雾斑:即片状青紫斑,象瘀血凝集成一模糊小片,多属于气滞血瘀症(虫积除外),多提示患者有该部位的胀痛症状。如在肝区、胆区见此证,多提示有肝气郁结症状,见于女性还可以提示有乳房疾病,如乳腺小叶增生等。
黑点:即血管末端的黑色瘀点,或与雾斑相兼出现,一般多属血瘀症,提示该病病程长,症状重,损伤大,如肝硬化、陈旧性损伤。若见于儿童,还要考虑是否有虫积。
黑圏:在观察白睛时,我们还可以见到一种比黑点稍大的黑色圆圈,这不仅是一种严重瘀血症状,而且还提示我们在其部位,已有包块状肿块出现,必须高度警惕,注意其他体征,井建议患者进一步检查,以探明病情,排除可疑。
螺旋形状:如在白晴上见到螺旋形状血管,表明躯体内血液循环有较严重的障碍或者是气滞血瘀、血流不畅,导致血络挣扎延伸,临床往往以疼痛、刺痛、灼痛现象出现。部分癌症病人也常见到此征。
蜘蛛网状:蜘蛛网状血管,提示患者有风痰、有瘀。如哮喘病患者,由于血液供氧不足而造成侧支循环的建立,同时也由于长期哮喘,导致血管破裂、散乱等。
2.从颜色来看
(1)鲜红:多为新病、急病、热病。
(2)紫红:多为邪热入营,灼津为痰,灼血为瘀。
(3)深红:表示症状加重、加探,也表示病情恶化。还有的是病邪由表传里,人中脏腑的表现。一般此象若出现于球结膜上为腑病,若出现于巩膜上则为脏病。临床多见于邪盛正未虚,邪正相争的阶段。
(4)红中带黑:多为新病久治不愈,人里化热,热炽血滞,瘀血内生。一般表示病程长,瘀血重,邪热盛,正气未虚之象。
(5)红中带黄:黄为胃气的象征,亦为瘀血化解后的表现。红中带黄,提示病情好转,病势减轻。
(6)血丝淡黄:为病情将愈之象,或该病已愈。如果血丝色淡黄略红,表明病情虽好转,但尚有余热未清。
(7)浅淡:血丝浅淡属虚证、寒证,提示机体相应脏腑的气血不足、寒凝气滞、血行不畅。部分血丝浅淡亦属正常现象。两者区别在于:病变者,血丝多而乱;正常者,血丝少而直。
(8)暗灰:为陈旧性病灶。多见于肺结核、肝炎、虫斑等病痊愈后留下的“烙印”,其表现多在巩膜上,因巩膜上的血管,发生变化后,由于疾病重、时间长、损害大,故血管变化后不易复原,从而长期留下“烙印”,临床仅能提供参考。
3.白腈诊伤
白睛诊伤是瑶族地区广泛流传的诊断方法。它能在患者没有自觉症状的情况下,根据患者眼睛巩膜或球结膜血管的形态、颜色变化,来诊断受伤部位、疼痛性质及发病时间等情况。它主要是观察白睛上的“损伤点”来判断伤势。所谓损伤点,是患者在无眼疾或无眼部自觉症状时,白睛见青紫色血管浮起,在血管末端有瘀血点。该点必须在血管末端,瘀血点颜色较黑,如针尖大小。有此损伤点,则提示体内有伤。如果瘀血点不在血管末端,或在血管旁,或在血管中部,均无诊伤价值。瘀血点的颜色和形状等变化,可以反映伤损的轻重程度与性质,如伤气、伤血或气血两伤等。
(1)白睛诊伤定位
白睛诊伤定位总的原则为:损伤点出现在左眼者,为身体左侧有伤;在右眼者,为身体右侧有伤。损伤点在瞳孔水平线以上的,提示伤在脐水平线以上,如腰背、上肢、肩周、头面等,其中腰部损伤点多在瞳孔上方稍偏向内侧,瘀血点多偏向外侧。损伤点出现在瞳仁水平线以下者,则主要反映脐水平线以下的下半身,如双下肢、骨盆。下肢的血丝相对上肢长,且多超过瞳仁水平线,并多偏向瞳仁外侧,也有的表现血丝分叉或中断跳跃现象。特殊的是眼睛正下方,即白睛6处,还可反映胸骨的内伤,且伤在乳头上方者,瘀血点居中;伤在乳头上内侧、胸骨旁者,瘀血点偏于内侧;伤在乳头上方外侧、伤在胸骨柄两侧者,则呈“丫”形血络分叉,瘀血点在于分叉的末梢。另外,损伤点出现在眼的外侧,按瘀血点上下排列次序,分别表示腋后线部、腋中线部、腋前线部受伤。如果损伤点出现在眼白睛的内侧,则提示对侧胸胁受伤。
(2)白晴诊伤定性
如果损伤点色淡如云,散而不聚者,表明伤在气分(伤轻),若色黑而沉着,形如芝麻者,表明伤在血分(伤重);若损伤点色黑点圆,周围又有片状如云彩样浅淡斑,呈不规则的晕状者,表明气血两伤。另外,血丝弯曲如蛇行(或缧旋)状,表明有较剧烈的疼痛。同一条血丝,若粗细不一,虽无瘀血点在其末端,亦可表明有伤。
4.白睛诊法与癌症预测
对于白睛诊法预测癌症,是当今目诊学者正在研究和探讨的一个问题。编者根据临床实践体会,认为以下白睛讯号,如有两项以上相兼出现时,应提高警惕。
(1)白睛颜色苍白、呆滞、晦暗或黄染。
(2)眼球上半部血管紫暗,呈“一”字或“V”形走向。
(3)眼球巩膜有薄雾斑状阴影圈,中间有黑色瘀点(即中间深黑,四周浅淡的阴影状圆圈),整个颜色暗灰无光。另外,黑色圆圈也有诊断意义。
(4)白睛血管呈螺旋形状弯曲、怒张、颜色鲜红。
(5)白睛血管呈树叶叶脉状走向,颜色鲜红。
(6)赤脉贯瞳,甚或白睛血管鲜红、怒张、至少两条以上延伸穿过瞳孔。另外,如果整个白睛颜色苍白无光,且血丝稀少,也有参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