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医的方药

来源:本站原创 编辑:覃金娥 发布时间:2015-09-07

壮医方药是祖国医药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壮族人民在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实践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医药经验和知识,壮医的方药,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而且还具有独特的民族性、地域性、传统性,其大量的行之有效的单方、复方、验方、秘方,千百年来在壮族地区被用做主要的医疗药方,为一代代壮族人民的健康繁衍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而且至今仍是广大壮族人民尤其是镝远的缺医少药的地区或山区的壮族人民赖以防病治病的有力武器。

壮族聚居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草木茂盛,四季常青,动植物繁多,山地广阔,矿藏十分丰富,因此,是中草药、动物药、矿物药的天然宝库,具有丰富的药材资源。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和同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逐渐认识了哪些植物、动物、矿物能治病,并逐渐积累经验,通过代代相传流传了下来。据统计现已发掘的常用壮药有2000余种。

壮医方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自古以来,壮族地区就出产了大量的药物。春秋战国时期的《山海经》就开始出现有关壮药的文字记载,包括许多动物药、植物药及矿物药。有些壮药因疗效确切而被传人中原为汉人所用,成为今日的中草药。在《神农本草经》中收载的365味药物中,就有壮族地区盛产的菌桂、牡桂、薏苡仁、丹砂、钟乳石等。该书中记载的125味“下药”中,壮族地区大多有出产。唐代《新修本草》也收载了不少壮药。稍其后的《本草拾遗》更收载了著名的壮医解毒药一陈家白药和甘家白药。毒药和鲜毒药的广泛应周是壮医的重要诊疗特色和突出贡献。明代《本草纲目》收载的岭南地区的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中大部分成了中医的常用药,并且沿用至今。此外,将丹砂烧炼为水银的先进方法和田七的发现及运用表明壮药的开发利用达到了一定的水平。

至今有许多名贵和常用的中药来源于壮药,如田七、薏苡仁、蛤蚧、罗汉果、金银花、铁冬青等。就田七而言,据资料记载:田七又名三七,因主产于广西壮族聚居的田阳、田东、那坡、德保、靖西一带,昔日商贾,对其交易多集中于田州一带,故名田七。明代以前,中原医家尚不知道田七为何物,而壮族人民却早已使用它,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本草钢目》称田七“生广西南丹诸州番峒深山中”,并详述了田七的性味、主治及应用,其治疗内外损伤、淤血停留等病证乃是壮族人民最早应用的。除了历代本草著作对壮药有所记载外,广西史籍也载有壮族地区出产的药物及壮医用药经验。从清代广西和云南地方志记载的药物证实,壮医对药物形态、产地、生长环境、功效、性味、采集、加工及分类已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并被广泛地应用。特别是对毒蛇咬伤、跌打损伤、风湿骨痛、中毒、痧症、瘴气、风、蛊、杂病等疾病的治疗用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毒药及解毒药的使用和制作也有独到之处。并善于使用动物药及矿物药,善于炮制药酒、烹制药膳。壮医用药多为专病专方、专病专药,简便廉验,就地取材,或自种或自采,并自己加工炮制,因此掌握较为全面的药物学知识。

在20世纪50至60年代,广西就已经开展了中草药的调査研究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就。1974年5月出版的《广西本草选编》收载了广西常用的民族药、中草药1000多种。1978至1979年广西开展民族药普查工作,编写了《广西民族药简编》,收载民族药1021种,其中壮族民间常用药600多种。广西药用擅物园编的《药用植物名录》和广西中医药研究所编的《广西药用植物名录》,收录的药用植物达3623种,其中包括大量的壮药。广西中医学院林吕何副教授编著的《广西药用动物》收载动物药125种。方鼎等编的《壮族民间用药选编》,收载壮族民间常用药500多种。据1987年的普查,仅广西境内的中草药就达4623种。此外,广西各地、县尚编有不少区域性的医药小册子,记载当地应用并行之有效的民间药物。广西民族医药研究所成立了专门的民族药研究室,其研究成杲已编成《实用壮药学》及《广西民族医药验方汇编》,收集了民间行之有效的单方、验方、秘方6000多条,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和临床使用价值。

总之,壮医方药发展至今已初具规模,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如对药物的识别、采集加工、功用、用法、药物的鉴别、组方原则等,均有阐述,并被广泛地应用于民间及临床,大大地丰富了中药学的知识,为各族人民的健康繁衍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分享到:

上一篇:壮医的解毒药   下一篇:壮医的经筋综合疗法

返回首页

更多>>相关文章

更多>>图片文章

壮医指诊
壮族人的保健方法

精彩推荐

更多>>民族文化

中国的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都是由外国传入的,这些宗教都是世界性宗教,在国际上占有...[详细]

更多>>民族旅游

灵武恐龙化石群遗址位于宁东镇磁窑堡煤矿南1公里处,距银川市东南70公里。2005年4月至2006年11月...[详细]
广西容县真武阁在城东绣江北岸,建于明万历元年(1573)。阁下有石台,称古经略台。楼阁平面矩形...[详细]

更多>>民族饮食

更多>>民族新闻

更多>>民族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