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夜汗是指小儿睡中出汗,醒后即止的一种疾病;中医诊为“小儿盗汗”、“汗证”。一年四季均可发病。2~6岁儿童多发作。
病因病机:身体虚弱,水道功能失调。
临床表现:睡眠中汗出较多(尤其头及背部),醒后即止,身凉,精神不振,怕冷,四肢冰冷,倦卧思睡;或心烦少眠,手足心热,口渴多饮,醒后哭闹。
治疗原则:补虚止汗,调理水道。
内治法:①蒲扇烧炭研末,每服3至6克,酒送服。
②泥鳅鱼150至200克,用热水洗净粘液,去内胜,油煎至焦黄,加水1碗半,煮至大半碗,服汤(可加少许盐),每日1次,连服3天。
③炙甘草9克,瘦猪肉60克,蒸服,每日1~2剂。
④北芪18克,浮小麦12克,水煎服,每日1剂。
⑤白花丹、鹅不食草、天鹅抱蛋、玛璜七、红乌桕树、猴肉各适量,韭菜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外治法:①郁金3克研末,调醋敷两乳头。
②甘蔗叶适量,煎水外洗,每日1至2次,连洗2至3日。
③五倍子粉适量,醋调成糊状,外敷脐部。
④针剌或艾灸大椎、曲池、三阴交、肺腧、背腧。
预防及护理:①合理喂养,给予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
②适当活动或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③患病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不可随意用药,尤其是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