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富川瑶乡多溪涧河流,也多风雨桥,它们像一串串闪亮的桥亭建筑工艺的明珠,散落在富川的村中河上,遮风挡雨,方便往来的行人,点缀乡村田园景色。它们形态各异,熠熠生辉,被潇贺古道这条耀目红线串缀成一根体现华夏血脉相承、南北文化艺术艺术融汇而饱含历史意蕴、岁月沧桑的闪光珠链。
据不完全统计,富川境内共有各种类型的风雨桥75座。其中建得最早的是朝东秀峰的登瀛桥,它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横跨秀水河上,为石礅木板结构。旧《富川县志》说它“壮丽为县首称”,它是富川古代的第一座风雨桥。传说为秀水村进士倡议筹资而建,可惜它已于1983年春节毁于一场大火。风雨桥最多的是油沐乡,仅黄沙河上就有回澜、青龙、锦桥、社尾岗、钟灵、毓秀、集贤、环涧等8座风雨桥。其次比较有名的还有朝阳、福寿、石槽、龙归、卓坛、东辕、黄侯泉、回龙、兴龙、高桥、双溪等风雨桥,而其中最具特色、名扬遐迩的要数回澜、青龙两座风雨桥了。
风雨桥是古道文化的遗存,中原古汉族的房屋建筑工艺,大多是通过潇贺古道和楚粤通衢传入岭南,传入富川的。大批的北方工匠及建筑材料沿古道被引进富川乃至整个岭南地区,他们不但发展、提高了当地的民族建筑工艺,而且还改制、创新了很多当地民族建筑材料的生产技术,这在当地不少与北方相同的房屋结构、建筑材料、朝向造型、装饰门窗檐脊楼阁墙壁的花色图案中,都可以找到很多令人信服的实物例证。
风雨桥也是当地桥梁建筑工艺与沿古道被引进富川的北方桥梁建筑工艺的完美结晶,这从回澜风雨桥的建筑特色中便可见一斑。回澜风雨桥其桥名取自韩愈的《进学解》:“会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之即倒。”它位于距县城28公里的由沐乡沐笼村,建在下花园和三园栎村之间的黄沙河上。回澜风雨桥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明崇祯十四年(公元1641年)重修,它比驰名中外的三江程阳风雨桥早建300百多年,现已被列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由于它历史悠久造型奇美,深受海内外影视名导演的青睐。随着《茶是故乡浓》、《酒是故乡醇》、《韦拔群》、《远征》等影视剧的播映传播,瑶乡的风雨桥已成为海内外游客心驰神往的旅游胜地。
风雨桥的建筑特色也非常独特有名,《古建园林技术》杂志对其评论道:“广西富川油沐乡下花园中的回澜、青龙两座廊桥,皆为石砌、券孔、砖墙、木结构,以石券桥、桥亭和楼阁三者组合而成,并配以彩墨绘画艺术造型,乃是集我国北方的石券桥、南方的亭、古远的阁,四者造型的特点于一体的组合体。这产生了别具富川特色的新品种——石券廊桥,在全国古建园林中是属于独特的。”而在研究古道文化方面,它作为北方建筑工艺与当地民族建筑工艺的奇迹式的结晶体,更具史料价值和人文价值。据传它的重修资助者和碑记作者何廷枢,便是从这古道外出应试、入仕转而海乡定居的,他的经历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古道在当时与当地人民生活的紧密联系和巨大影响——风雨桥是一个时代经济文化、人文景观的最有力的历史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