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五月二十七至二十九日,瑶族群众过纳勾节。传说古时祖母娘娘生三个儿子,分别送到平原、丘陵、山区定居。住山区的三儿子,因农作物常常遭到鼠鸟危害,生活困难,便回来诉苦。祖母娘娘给他一个梆子,告诉他以猫捕鼠,击梆赶鸟。三儿子依母亲的话做了,终于年年丰收。农历五月二十七,三儿子回来报喜,恰逢二十九日是娘娘的生日,便宰羊祝寿,连贺三天。三儿子有功于山区的人们,大家便推举他为王,他终日为穷人着想,成为了最有名的王,后人尊称他为“瑶王”(“瑶族”之名是否从此得来不得而知),每年的五月二十七那天,瑶王都在他家举行隆重的庆丰收仪式,逐渐地,山区的人们也就跟着过起了这个节,这就是“纳勾节”的来历。瑶族人过“纳勾节”,比春节隆重。这三天,家家杀猪宰羊,大祭天地,头两天邻里间设宴互请,后一天自家过节,此俗解放后至文革期间比较淡化,改革开放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一年比一年隆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