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族地理文化

来源:本站原创 编辑:盼 发布时间:2024-04-04

传说约在公元前21世纪的夏禹时代,中国各地洪水滔天,到处一片汪洋。这时有一位叫作禹的人带领大家疏导河流、平治水土,他在外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使河流归道,天下太平。中国古代着作《尚书》中的一篇《禹贡》,就被认为是记述当时大禹平治水土业绩的古老文献。

汉朝时候中国的地理视野已相当广阔,《汉书·地理志》中记载了从广东到印尼、缅甸、印度、斯里兰卡的航线。

东汉时开辟了从云南经缅甸去印度的陆上交通“永昌道”。《后汉书·东夷传》中记述了日本“依山岛为居,凡百余国”的情形。

晋代高僧法显,65岁时从长安出发经玉门至印度又南下锡兰、苏门答腊绕行南海回国,历经12年之久。回国后撰写《佛国记》一书,记述了西域、印度和南洋诸国的自然、社会经济情况。

唐代名僧玄奘于公元627年西行求法,用了18年的时间,经历了110多个国家,行程5万余里。回国后按其口述编成《大唐西域记》,全面介绍了所经诸邦的面积、都城、气候、地形、水利、物产、交通以及风俗习惯等,可谓“推表山川,考采境壤,详国俗之刚柔,系水土之风气”,不但在中国地理学史上,就是在世界地理学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

《新唐书·地理志》记载的“广州通海夷图”详述了从中国到波斯湾的海上航程。对北部的情况,《新唐书·回鹘传》中有“其地北距海,去京师最远,又北度海则昼长夜短,日入烹羊胛,东方已明,盖近日出处也”的述说,所记之海即指贝加尔湖,“日入烹羊胛”、“日明熟”的昼长夜短的程度,已是远离贝加尔湖的北极圈附近了。

宋代时罗盘用于航海,海上交通贸易更为发达。宋朝与日本间航行甚为频繁,几乎没有间断过一年。同时对南洋、印度以西的航行也极为发达。周去非和赵汝适搜集当时地理资料分别写成《岭外代答》和《诸蕃志》,其范围涉及到南海、东南亚、南洋群岛、南亚、西亚、非洲和西班牙等广大地域。元代时,成吉思汗的远征使中西交通更为便利。

早于西方地理大发现半个世纪,明代三宝太监郑和七下西洋,访问了南洋诸岛、印度、阿拉伯、东非等几十个国家,船员最多时达27000多人。随行的马欢、费信和巩珍记述了这七次航行盛况和见闻。马欢的《瀛涯胜览》记载了19国,费信的《星槎胜览》记载了40国(其中亲见22国),巩珍的《西洋番国记》记载了20国的风土人情。最后一次航行制作的《郑和航海图》是以南京为起点最远到达非洲东岸的蒙巴萨,图中收入500多个地名,在当时的世界上称得上首屈一指了。

分享到:

上一篇:汉族百科图书   下一篇:汉族哲学思想

返回首页

更多>>相关文章

更多>>图片文章

汉族饮食禁忌

精彩推荐

更多>>民族文化

中国的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都是由外国传入的,这些宗教都是世界性宗教,在国际上占有...[详细]

更多>>民族旅游

灵武恐龙化石群遗址位于宁东镇磁窑堡煤矿南1公里处,距银川市东南70公里。2005年4月至2006年11月...[详细]
广西容县真武阁在城东绣江北岸,建于明万历元年(1573)。阁下有石台,称古经略台。楼阁平面矩形...[详细]

更多>>民族饮食

更多>>民族新闻

更多>>民族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