仫佬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历史悠久的民族之一。远在两、三千年前,她们的祖先为百越族群的一部分,生活在我国岭南的广阔土地上。同世界上所有的民族一样,仫佬族的古代先民也经历了漫长的原始社会。1958年在柳江县新兴农场通天岩发掘的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柳江人”化石,经考古学家、人类学家考定,距今约5万年,具有南方蒙古利亚人种的特征,说明仫佬族先民在距今五万年前已处于旧石器时代晚期,与今广西境内的百越族群后裔诺民族的体质特征相近。仫佬族先民属于先秦时期百越族群中骆越里的一支,魏晋、隋唐时期为“僚”中的一支,宋元时期为“伶”中的一支。
在岭南广西地区出土的新石器文化遗物,有以绳纹粗陶为代表的釜、罐等;也有桂林甑皮岩出土的蚌壳、石斧、石杵、石凿、骨针、骨锥等,这些文化遗物,经碳(14)测定年代为8000—9000年左右。这说明在百越族群的先民中,渔猎采集经济仍占主要地位。仫佬族中流传“兄妹为婚”的故事。说婚后生下肉团,把他砍碎,抛撒四野,变成人类。它反映了仫佬族的先民,曾经历过母系氏族原始群婚的阶段。
近年来在隆安大龙潭遗址发现的碳屑,碳(14)测定年代为6500年上下。在钦州那丙公社独北禾塘岭出土的木炭,碳(14)测定年代为4500年左右。这两处古文化遗址的发现,说明仫佬族先民在4000—5000年前,已处于新石器时代的晚期,其生产力有了新的发展,火的使用更加广泛普遍,当时的社会组织,已经由母系氏族转变为父系氏族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