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龙熊猫自然保护区——熊猫的故乡,位于四姑娘山东麓的皮条沟两岸。皮条沟又名卧龙沟,沟内河流称皮条河,水流湍急,一泻千里,汇入绵江后经岷江流入长江。河流两岸,峡峰对峙。河中岩石高达三四米,矗立江心,经倾泻的河水撞击激起朵朵浪花,犹如碎玉飞琼,景色十分雄伟壮观。
保护区始建于1963年,是中国最早建立的保护区之一,1980年被批准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同年与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合作建立了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保护区以保护高山生态系统及大熊猫、金丝猴、珙桐等珍稀物种为主的综合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面积20万公顷。
卧龙熊猫基地是以保护高山生态系统及大熊猫、金丝猴、珙桐等珍稀物种为主的综合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面积20万公顷。温暖湿润的自然环境为众多生物的栖息和繁衍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据统计:区内有脊椎动物450种,其中兽类103种;鸟类281种;爬行类21种;两栖类14种;鱼类11种。已采集到的昆虫标本约1700种。高等植物4000多种,隶属于217科814属。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物种有:大熊猫、金丝猴、牛羚、白唇鹿、绿尾虹雉、珙桐、水青、连香、红豆杉等。区内分布的100余只野生大熊猫占全国总数的10%因而使卧龙以“熊猫之乡”“宝贵的生物基因库”响誉中外。
卧龙熊猫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奇妙的自然景观、变化多样的森林植被、幽深的环境以及形形色色的稀有动植物汇集成一种难于抗拒的诱人魅力,吸引着更多的中外游客和科学工作者前来观赏、探索、揭开它深遂的奥秘。
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自成立以来,通过不懈的努力,成功攻克了圈养大熊猫人工繁育工作中的“发情难、配种受孕难、幼仔成活难”的三大难关,人工繁殖大熊猫48胎、72仔、成活59仔,幼仔存活率已经连续5年达到100%。圈养大熊猫总数达到80余只,占世界圈养种群的60%。
卧龙熊猫基地处于邛崃山脉东麓,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地带的高山峡谷区,5000米以上的高山就有101座,最高峰四姑娘山海拔6250米。沟内最低海拔1150米,相对高差5100米。这里峰峦重叠、云雾缭绕,原始森林、次生灌木林、箭竹林郁郁葱葱。保护区内有各种植物三、四千种,有四川红杉,金钱槭等珍贵植物;有各种兽类50多种,鸟类300多种,属国家保护的珍贵动物就达29种。卧龙是动物“活化石”大熊猫生存和繁衍后代理想的地区。这里地势较高而湿润,十分适宜大熊猫的主要食物——箭竹和桦桔竹的生长。卧龙自然保护区已列为联合国国际生物圈保护区,设有大熊猫研究中心和大熊猫野外生态观察站。目前卧龙自然保护区开发的旅游点主要有:动植物标本馆,馆藏本地植物标本2170号、鸟类标本225号、兽类56号、昆虫700号、鱼类6号,两栖爬行类 17号;核桃坪大熊猫饲养繁殖场和全世界唯一的大熊猫研究中心,拥有6个实验室,是观赏、了解大熊猫的好地方。此外,还有英雄沟、银厂沟等游览点,景色秀丽,偶尔还可见到野生大熊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