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族传承密码

来源:本站原创 编辑:hzf 发布时间:2013-07-23

“水书”是我国少数民族水族的独特文字,是世界上除东巴文之外又一存活的象形文字,是一种类似甲骨文和金文的一种古老文字符号,记载了水族古代天文、地理、宗教、民俗、伦理、哲学、美学、法学等文化信息,被誉为象形文字的“活化石”。

专家认为,“水书”相当于汉族的《易经》,内容博大精深,是水族的百科全书。由于“水书”主要靠手抄、口传流传至今,流失比较严重。近些年来,为了抢救这一文化瑰宝,贵州省有关部门在专家指导下,对“水书”进行了大量征集和抢救工作,目前共征集抢救到6000多本珍贵“水书”原件。

远古贵族的玄妙“天书”

在17种有自己文字的民族中,水族便是其中之一,水族的古老文字称为水书,水书是勤劳智慧的水族先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总结创造的一种独特文字,是一种类似于甲骨文和金文的古老文字符号。水语将水书称为“泐睢”,意即水家的文字或水家的书。水书记载了水族古代天文、地理、民俗、伦理、哲学、美学、法学、宗教等文化信息,是水家人的“易经”,目前仍在水族民间普遍使用,故被称为象形文字的“活化石”,是一部解读水族悠远历史的重要典籍,亦是破解、研究和传承水族社会历史文化的重要密码。

水书被誉为水族的百科全书,水书包括丧葬卷、婚嫁卷、起造卷等多种,内容涵盖天干、地支、八卦、天象、时令节气、鸟兽鱼虫、身体五官、数目方位等,字体形态十分古老,酷似殷商甲骨文,又似古籀小篆,有的是图画象形,有些是楷书的颠倒、斜置或反写,外行人看来就是一部费解的“天书”。水书所反映的天象、历法资料,是一份极为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它的一些基本理论,如九星、二十八宿、八卦九宫、天干地支、日月五星、阴阳五行、六十甲子、七元历制等内容,就是水族先民智慧和艺术的结晶。2006年6月,水书连同水族的端节、马尾绣一起被列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水书的文字符号体系独特,既有类似甲骨文、金文的一种汉字,也有众多的象形文字符号,还有段落表义的图画文字。其字数少(仅数百字)、文字符号体系独特,文本不能独立表达意义,而要依靠有师承关系的水书先生,即能看懂读通和会使用水书的“祭师”(全部为男性)。据水书所载相关条目,结合口传内容作出解释才能具有意义。因此几千年来水书是靠一代又一代的水书先生通过口传、手抄的形式流传下来的,它是水族古文字抄本和口传心授文化传承的结合。

水书习俗是水书形成、发展和传承并以此构成与水族生活相关的习俗。

水书习俗的传承方式形成了水书的两大组成部分:一部分是用水族雏形古文字编着的手抄本,一部分是通过水书先生口传心授,用以弥补因文字发展不完善而无法记录的大量要义、仪式、祝词等。水书各类卷本繁多,主要有诵读卷本、应用卷本两大类。应用卷本主要包括《诵读卷》、《时辰卷》、《28宿卷》等数十种,诵读卷本主要包括《正七卷》、《亥子卷》等十数种。

“水书”流传有几千年的历史,通过对“水书”的研究,对水族先民的历史渊源、文字、迁徙等三个方面有了新发现。

神秘水书破解水族渊源

1986年出版的《水族简史》称水书有400多个字,《中国水族文化研究》称有500多个字。但水书还有许多异体字,主要集中在天干地支、春夏秋冬、九星等单字上,按水学专家潘朝霖的“保守推测,如果每个水文字单字至少有一个异体字计算,那么水文字总量约有1600个”。

水书可能揭示水族与中原汉族的渊源。由贵州当地水书先生对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遗址出土的夏代陶器上24个符号进行辨认、识读,已破译出一半以上的符号含义,在现存的水书文献中,也可以找到与夏陶符号相同的文字。有关专家推测,利用水书中的记载破译部分夏陶符号,表明这一古老的少数民族文字可能是夏文化遗存的一脉,并将有助于揭开困扰考古界40多年的二里头遗址“夏都”千古之谜。说明水书与甲骨文、金文具有“姻缘关系”,水族至少在夏商时期与汉民族的发展是并列的,水族先民早在原始社会就已经存在,之后由于民族大迁徙活动,睢人南迁,使水族语言文化由同源而分化,最后出现吸收融合的现象。

水族文化元素源自水书

千百年来,经过历史的过滤和水族文化自身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水族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体系,包括民居建筑、图腾崇拜、丧葬造屋、生活起居、歌舞服饰等都有着自己的文化特点,但这些文化的元素都离不开水书。

端节、卯节等重大节庆要靠水历测算,红白喜事、祭祀祖先、驱邪避鬼要依靠水书择定吉凶。水族崇拜石神,对鱼、马更有特殊情结,水族民间家家养鱼,节庆餐桌必须有鱼,上等的菜就是“鱼包韭菜”,贵宾来时必不可少;马的饲养也是水族文化的特征之一,这是在过去交通不便的环境下,马可作交通工具,但更重要的是端节赛马和人死后以马殉葬的需要,中等以上的人家,老人过世都要杀马相送,让他在极乐世界里能和阳间人一样幸福。除了牛马等大牲畜,水族人还将小猪和稀饭作为待客的最高礼节,贵宾来了,主人都要宰杀小猪、煮上稀饭、糯米饭待客,这是最上等的接待规格了。水族的石碑、马尾绣等各类精美图案、民居建筑和衣着服饰等,都能充分反映水族的文化根系和图腾崇拜,这些文化元素都可以在水书和水族民间的神话传说中找到历史印迹,都是通过水书和水语一代代传承下来,并得以沿袭至今。

水书是探源水族的重要线索

从水书可以看出,它的文字符号体系独特,既有类似甲骨文、金文的一种汉字,也有众多的象形文字符号,还有段落表义的图画文字,文本不能独立表达意义,而要依靠水书先生据水书所载相关条目,结合口传内容做出解释才能具有意义。因此,几千年来水书是靠一代又一代的水书先生通过口传、手抄的形式流传下来的,它是水族古文字抄本和口传心授文化传承的结合。

据载,水族文化发祥于睢水流域,南迁至贵州黔南三都都柳江流域一带后,唐代在此设置抚水州,安抚自称“睢”为主体对象的人类群体,并从此以“水”代“睢”,这是确认水族的开始,也是水族演化为单一民族并有自己语言文字的历史见证。

水族迁徙的历史得以进一步证实。专家学者在荔波馆藏“水书”中发现有“梅花鹿”的记载,“梅花鹿”在北方有而南方却无,印证了水族先民北下南迁的说法。

千百年来,水书以其神秘的文字结构和特殊的用途,依靠手抄、口传而成活并沿袭流传至今,保留着水族远古文明的信息,至今在水族民间仍具有神圣而崇高的地位。水书,一个仅有数百个单字的文字体系,衍生为一种神秘独特的远古文化并成为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支撑着这个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史和文明史,其独特魅力不得不令诸多学者叹服。

水书是水族固有的特殊文化,能够经历风霜雪雨流传至今,本身就显现它强大的生命力。水书储存的信息量,蕴含了水族文化的方方面面,透过它,我们可以穿越时空,探索水族社会发展的线索,追溯水族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揭开诸多关于水族的未解之谜。

二00六年,水书已被列入中国首批档案文献遗产保护名录和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据透露,目前贵州省有关政府部门正在积极创造条件,期望明年将水书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文化非物质遗产保护。(三都水族自治县人民政府网)

首枚水文字钱币

“水书”研究专家贵州民族学院副研究员潘朝霖2004年发现一枚刻有水族文字的宋代钱币。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首枚“水书”钱币。

潘朝霖介绍说,这枚铜钱所铸文字有汉字“大中”,及人牵水牛、人拉耙的水族象形文字。“大中”,指宋真宗赵恒的年号“大中祥符”;水牛,在水书中是财富的代表。耙,是稻作农耕重要工具,在“水书”中,也是财富的象征。

据史料记载,从唐代贞观至开元的百余年间,中央政权就在水族地区设置5州17县;开元年间(713-740年)设的抚水州,是以安抚水族先民为主体的行政建制,是水族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引起中央王朝密切关注的体现。宋承唐制,依旧保留了唐代设置的抚水州建制,因此有为数相当多的水族先民生息在抚水州,即今广西的环江一带。

唐宋之际,由于中央王朝在水族地区加强统治,水族汉族交往日益频繁,在汉族先进封建文化的影响下,水族社会经济发展有了质的飞跃。

潘朝霖认为,水族地区私铸铜钱的历史下限,应当在大中祥符五年(10123年)之前。水书钱币出现的汉字“大中”,就是公元1008-1016这一历史时段的记录。

分享到:

上一篇:三都水族的古老文字 水书   下一篇:水族主要饮食

返回首页

更多>>相关文章

更多>>图片文章

水族服饰的传说
水族九阡酒
水族的生产习俗

精彩推荐

更多>>民族文化

中国的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都是由外国传入的,这些宗教都是世界性宗教,在国际上占有...[详细]

更多>>民族旅游

灵武恐龙化石群遗址位于宁东镇磁窑堡煤矿南1公里处,距银川市东南70公里。2005年4月至2006年11月...[详细]
广西容县真武阁在城东绣江北岸,建于明万历元年(1573)。阁下有石台,称古经略台。楼阁平面矩形...[详细]

更多>>民族饮食

更多>>民族新闻

更多>>民族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