佤族是中国云南省的古老民族之一。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元封2年),汉武帝置益州郡,辖境达今高黎贡山以东的广大地区。当时分布在澜沧江以西的佤、布朗、德昂等族的先民,已在汉朝的统属之下。公元69年(东汉永平12年),置永昌郡,辖区包括今临沧、思茅地区和德宏、西双版纳两自治州的佤族分布区。此后,经魏晋南北朝,中原王朝均沿东汉建置,设立永昌郡。唐代,佤族先民受南诏统治。宋代,佤族分布区的北部属大理政权的永昌府管辖。源潮,佤族居住娣区分被属于云南兴盛的镇康路和孟顶路军民总管府。明朝设立孟连长官司。再有佤族分布的其他地区有设置了镇康御夷州和孟定御夷府,后又将孟定御夷府分置耿马宣扶司,也称孟定府。清代前期沿明制而略有变更。至光绪十三年(1887)设镇边直隶厅,辖孟连、西盟、澜沧、沧源等地。中华民国时期,沧源、耿马置设治局,镇康、双江、澜沧(包括孟连和西盟)均改为县。
关于佤族先民的族称与分布:汉晋间统称中国孟高棉语族各民族为“濮”,主要分布于澜沧江及红河以西广大地区,与壮、傣等族先民交错杂处。唐、宋时期,澜沧江以西的“望蛮”、“朴子蛮”、“赤口濮”、“黑焚濮”都是佤崩龙语支各族的族称。元代的“蒲蛮”分“生蒲”(或称“野蒲”)和“熟蒲”。“生蒲”在镇康及其以南,与佤族有直接的渊源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