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苗族第一位大巫师一神农之孙灵恕
苗族医药从神农尝百草,蚩尤传神药传承下来,其中一个重要传承环节就是由巫文化孕育传衍出来的特殊医药学。在苗族的巫师中,炎帝神农氏之孙灵恝就是一位大巫师。有关灵恕的记述见《山海经大荒西经》曰:“炎帝之孙名灵恝,灵恕生互人,是能上下于天”。“灵”既巫,“上下于天”是能通神灵之意,炎帝的这位孙子是位大巫师。传说灵恝初居天山汤谷,又称汤人。天山因在颠之端,因而民皆呼其为“天国巫人”或称“天国互人”,即“灵巫卜人”,故灵恝为汤人之祖。灵恕是炎帝时代的“灵巫”,是大知识分子或称知识贵族,因而专职教化,官为司徒。灵恝发明竹书,竹简因而在竹片上刻字曰“恝”,以“竹书纪年”为中华文明作出了贡献。关于巫的来源,何光岳先生在《炎黄源流史巫人的来源与迁徙》中认为:“巫人乃炎帝之孙灵恝之后……其后裔广泛分布于川东巫山、巫溪及湖南巫水一带。灵恝即灵契,向天祈祷降雨以求丰收,用占卜求神将卜辞刻于甲骨或木片、竹片及岩石上,叫契。可见甲骨文并非殷人所发明,当为神农氏炎帝之孙灵恕的发明,故其名为灵恝。”灵恝与巫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巫人是灵恝后人值得探讨,但作为“天国巫人”,精通巫教的占卜之术是无疑问的。《襄阳耆旧传》曰:“炎帝女曰瑶姬,未行而卒,葬于巫山之阳,故曰巫山女”。
二、大巫师“苗父”,苗族的另外一位大巫师
西汉刘向在《世说新语说苑辨物》中指出“吾闻古之为医者曰苗父。苗父之为医也,以菅为席,以刍国狗,北面而祝,发十言耳。诸扶之而来者,举而来者,皆平复如故。” “苗父”何人也?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中指出:“刘向《说苑》说上古有人名苗父……这个苗父就是黎苗族的巫师(巫医),巫师治病主要是祈祷禁咒术,但也逐渐用些酒草等药物。”近人刘镜如先生在《中医史话》中曰:“苗父是远古时代的居民,苗黎族的巫师”。有学者将此段话理解为,苗父是苗族和黎族的巫师,有待商榷。这里所指苗黎族,是指苗族先民九黎蚩尤部落联盟。不应是当今的苗族、黎族的含义。黎是上古时期九黎蛋尤部落联盟,不是当今的黎族。现今生活在海南岛上的黎族,在汉代,史书上称之为“里”、“俚”,唐代以后逐渐改称为“黎”,“黎”的称谓一直沿用至今。黎族与苗族在历史上是否有渊源关系,值得探讨。
三、楚巫文化的传人——屈原
现代著名历史学家郭沫若和范文澜笔下的楚国被称为“苗族的楚国”。战国时代通行于人神之间的巫师盛行于“苗族楚国”,楚文化与巫文化是盛开在楚地的两朵奇葩,被后世称为楚巫文化。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就出生在楚巫之地的长江三峡姊归,是楚国的大学问家,也是大巫师。“屈原言巳得神俱行,出阴人阳,一晦一阴,象人无缘知我为作也”,晚年飘泊于西楚之地的沉湘之地,其不朽篇章《离骚》、《九歌》、《九章涉江》、《橘颂》就是流放沉湘之时而作的。在《九歌》中记录了有关植物,这些植物既是药用,更重要的是祭祀活动的用品,如“兰”是指水中的的兰草。《九歌》有“蕙肴蒸兮兰籍”句。蕙和兰都芳香之物,是苗族招魂用的祭祀之物。“兰”长在水中,样子象兰草,端午,苗族人民每到春夏之交的五月端午就用这种草挂在门上,作辟邪之用。还用这种兰草煎水或烧烟熏洒房屋,用于消炎祛邪。现在苗族用的“兰”草,实际是生长在河边的水菖蒲。
四、苗巫遗风遗迹
巫师是原始氏族社会人与幽灵世界之间的使者,巫师可以运用奇异的法术传递人鬼之间的信息,也是原始宗教一幽灵,鬼怪的来历、活动以及祭鬼仪式、咒语的炮制者,他们同时也是魔术师和医生的先驱。苗族巫师出现很久,最有名气还算“相告”。据说苗族的六世祖“相告”便是“巫师”,称他为“相先类,把告养”的祖师。除祭祠仪式外,巫师在驱鬼治病的同时,兼用苗药治病,对跌打损伤有特殊的疗效。传说有的巫师还有“通阴”的本事,到阴间去与鬼打交道。广西苗族对能“通阴”的大巫师是这么描述的,“如江湖客卖艺,如神经有(病)发癫”。苗族巫师的主要巫术有:一是“过阴”或称“望鬼”术;二是驱鬼术;三是占卜术;四是裁判神明术。苗族巫医的医术或称巫医术有“化水”、“气功”、“捷乃术”、“放盛术”等。苗医(巫)师的“捷乃术”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催眠术”或导引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