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族在潮汕地区总人口中仅占千分之三、四的比例,但却代表了潮汕文化的一支古老来源。只要用心留意一下,在潮汕文化中仍然可以看到畲族文化的印迹。畲歌即是一例。
潮汕人把用方言唱出来的歌谣,无论古今,都称为“畲歌”。“畲歌”的含义,其实就等同于“潮州歌”。畲歌的一般格式是:七言为一句,四句为一“条”(首),每条成一个乐段,亦即一个叶韵单位。这一格式至今仍被“潮州歌册”采用。
根据调查资料,在非常古老的时候,畲族就有规模盛大的“盘诗会”风俗。盘诗会在固定的节日举行,以《高皇歌》和《麟豹王歌》为核心内容。就唱歌形式而言,则有“小说歌”、“杂歌”和“斗歌”。《高皇歌》和《麟豹王歌》都是反映盘瓠王英雄事迹的史诗。如《高皇歌》开篇即曰:“当初出朝高辛皇,出来游戏看田场。皇后耳痛三年在,挖出金虫三寸长。挖出金虫三寸长,便置金盘拿来养。一日三时望长大,变成龙期丈二长。变成龙期丈二长,五彩斑斓尽成行。无色斑斓生得好,龙眼变作荔枝样。……”龙期又被描写成“半如麒麟半如豹”的神奇动物,故而盘瓠王歌又称《麟豹王歌》。《高皇歌》在各地有许多不同的版本,这正好说明畲歌历史的悠久。
潮州歌册吸收了畲歌的各种形式。它以历史上的英雄故事和恋爱故事为主要题材,实际上分别秉承了畲歌的史诗形式和“小说歌”(又称“全连本”,系就汉族章回小说或评话唱本改编而成)的形式。在今天潮汕某些偏远农村中尚有“斗歌”的遗风。斗歌的序歌部分往往用“五字头”,如云:“畲歌畲哩哩,爱唱畲歌行磨边(意为”靠近来“);一千八百哩来斗,一百几十勿磨边。”又如:“畲歌畲唉唉,爱斗畲歌行磨来;一千八百哩来斗,一百几十勿磨来。”接着,歌手们便你一条我一条地“斗”起来。这种斗歌形式,就是畲族盘诗会的流变和余绪。
畲族人民唱畲歌时喜用“假声”发音,认为假声动听,唱得高,传得远。今天潮剧的“老丑”曲,其中唱“双拗”和唱“痰火喉”的两种假音,都仿自畲歌。着名潮丑郭石梅在《苏六娘》中唱的“痰火喉”曲和方展荣在《柴房会》中唱的“卷舌”曲,都代表了典型的畲歌发音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