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安族聚居在甘肃省临夏大河家地方,约9000余人(1982)。语言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无文字,通用汉文。对保安族族源,史学界意见分歧,一般认为元明时期,一批信仰伊斯兰教的蒙古人,在青海同仁一带驻军 垦牧,同周围的回、汉、藏、土等族人民长期交往,逐步形成为保安民族。清同治时,才迁到甘肃积石山一带定居。所以,保安族在文学上也反映了民族文化交流的特点。
保安族的民间文学,主要有民歌、神话 、传说、故事、笑话、谚语等形式。“花儿 ”,是主要的民歌形式。
“保安令”
“脚户令”
“六六儿三令”等是保安“花 儿”的主调。演唱时基本上用汉语,也夹杂有本民族语言和撒拉语、藏语的借词和衬音。传统的保安“花儿”, 以四句、六句的居多。有时也冲破这个界限,发展成为 每首八句、九句、十二句、十八句,甚至四十八句。除“花儿”外,还有古老的习俗歌、劳动歌以及流传于当地汉族、回族中的宴席曲等等。
保安族的民间故事 《三邻舍》,取材于神话,三邻 舍比喻三个民族,语言生动,哲理深刻,反映了保安族人民世世代代追求民族团结的美好愿望,流传极广。此 外尚有《神马》、《阿舅与外甥》、《五眼泉》、《王 山池》等故事,也都脍炙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