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外史籍和甘、青两省方志记载:十三世纪初保安族先民以随军工匠身份,从中细亚来到同仁隆务河畔时,就随身带着《古兰经》,他们把伊斯兰教带入隆务河谷地。
在保安族故居驻地,青海省同仁县保安地区的调查中,发现标有“军”字记号的元、明时代《古兰经》手抄本;距今600多年用阿文和波斯文手抄的伊斯兰教经典;用阿文、波斯文、突厥文书写的经砖,表明了保安族先民在13世纪初迁居保安地区时,就信仰伊斯兰教。在清同治年间迁徙到现积石山县前的近600年的岁月里,他们尽管生活在萨满教、苯教、佛教为主的文化环境中,但在伊斯兰文化的熏陶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形态。
19世纪60年代逼迫从青海省同仁县保安地区隆务河畔东迁的生死关头,保安族人舍弃自己的家园,背着《古兰经》过着颠沛流离的难民生活。《古兰经》激励他们坚信安拉的定然,战胜艰难困苦,在新的定居点重建家园。在以后的近140多年的岁月中经过了无数次的社会动荡,但仍一代一代的保存、传承了伊斯兰教各种版本的《古兰经》。
对伊斯兰教的执着信仰和整个民族的生活磨难造就了保安族人诚实善良、团结和睦、积极向上、勇敢坚韧的性格。保安族人主要信仰伊斯兰教苏菲学派崖头门宦、伊斯兰教苏菲学派高赵家门宦。部分人信仰伊斯兰教格底目和伊赫瓦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