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民族学家和历史学家的综合考察,水族自称“虽”(sui),系由古代“百越”中的一支“骆越”(liao)发展而来,最早应居住在邕江流域,溯龙江而上,跨黔桂边境北迁,定居于今之三都。据《宋史· 蛮夷传》记载:水族聚居的“抚水州在宜州南,有县四:曰抚水,京水,多逢,古劳。”
唐对就属黔南。酋长皆姓蒙。区、廖、潘、吴四姓皆水族的大族,而今潘姓几乎占水族总人口的五分 之一。到了明代,作过龙场驿(今贵州修文县)驿丞的王守仁写的《重修月谭寺公馆记》中,对水族曾有记载。其后,邝露的《赤雅》中,有称水族“亦獠类”的记述。清代中叶以后的有关若作中多称为“水家苗 ”、“水家”等。1956年经国务院定名为“水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