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人在15世纪以前一直没有自己的文字,他们采用汉字来记录他们的语言。“训民正音”创制以后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一直都没有代替汉字成为书写朝鲜语的文字。到了20世纪初,由于受到日语的影响,韩文字开始与汉字并书,并且此时的“韩汉混写文”成为了书写朝鲜语的主要方式。朝鲜半岛独立以后,朝鲜和韩国政府基于民族性和朝鲜语字母的科学简洁性先后废除朝鲜语书写文字中的汉字,主张单用朝鲜语文字书写记录朝鲜语(即纯韩文)。朝鲜自1946年即开始限制汉字的使用,到1949年彻底废除了汉字;韩国于1948年规定不得于政府公文中使用汉字,到1968年则进一步明令禁止使用汉字。而中国的朝鲜族社会也于1953年开始废除了汉字,单用朝鲜语文字书写记录朝鲜语。
使用状况
朝鲜语文字创制以前,朝鲜人使用汉字记录书写他们的语言。他们记录语言的手法有两种:一种是口说朝鲜语手写汉字,这种记录手法跟古时的日本与越南一样。由于古时的朝鲜人“崇汉”、“崇儒”的思想浓厚,所以这种记录语言的方法在上层社会成了主流。而另一种虽然也是用汉字来书写,但是书写的秩序与规则必须依照朝鲜语的句法。这种纪录手法又分做“书记式记录法”跟“吏读式记录法”两大类。
“书记式记录法”是将话语中的词汇用对应的汉字写出来,并且根据朝鲜语的词汇顺序排列这些汉字。以1940年出土的“金石文”(一块用书记式记录法书写的谚文石碑)里面的文句为例:
1.原文:二人并誓记 天前誓 今自三年以後 忠道执持 过失无誓
2.现代朝鲜语转写:盟誓记录 盟誓只今 三年以後 忠道 执持 过实
3.盟誓分析:(二) (人)(并,一齐) 盟誓 记录(天,苍天)(前) 盟誓只今(自) 三年以後 忠道 执持 过实(无)盟誓.
4.汉语翻译:纪录两人一起发誓。在苍天面前盟誓。发誓从今往后的三年,坚守忠诚之道,力求没有过失。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书记式记录法”写出来的文章几乎就是汉文。
“吏读式记录法”不仅用汉字记录汉字词汇,而且还用汉字的音或意来表达朝鲜语的助词和语尾的发音。根据记载,这种记录法是由新罗时期的薛聪首创的,后世的人们又不断的改善此种记录法的汉字使用方式。这种纪录法一直延用到19世纪末。朝鲜半岛被日本吞并以后,基于朝鲜半岛民族情绪以及民族主义的产生,这种纪录法被韩汉夹写文代替。
创制以及使用状况
1443年,朝鲜世宗召集了集贤殿郑麟趾等学士,根据朝鲜语的音韵结构以及中国音韵学创制了专门纪录朝鲜语音韵的文字。当时这种文字的名字叫做“谚文”,但是颁布这种文字的时候,却称之为“训民正音”,于是这个名称逐渐的普及开来。中国学术界一般用“谚文”而少用“训民正音”来称呼朝鲜的民族文字。到了20世纪初,该文字的另一种名称“??”(hangeul)开始出现。在朝鲜语里“?”是“大”的意思、“?”是“文”的意思,所以“??”可以被理解为“伟大的文字”。一般用音义结合的方式来翻译这个词,“?”音译做“han”,“?”则意译做“文”,“就被翻译做“韩文”。
关于创制这种文字的动机,人们可以从《训民正音》序章上获得答案:“国之语音。异乎中国。与文字不相流通。故愚民。有所欲言。而终不得伸其情者多矣。予为此悯然。新制二十八字。欲使人人易习。便于日用耳。”翻译成现代汉语是“我们国家的语言,和中国的不一样,用文字(跟中国)不能交流。因此一般未受教育的人民,想要说话、最终却不能表达意思的人很多,我对此很伤心,(所以)新创造了二十八个字,想让每个人都很容易地学习(它),以便于日常使用。”
虽然这种文字是当时上流社会人士创制的,但是它却遭到了上流社会人士的排斥。有的官员甚至要求世宗废除此种文字,他们怕这种文字流传入中国,被当时的中国人嘲笑为“夷字”,而将朝鲜看做是蛮夷之一。当然也有不少的官员在私人的环境里面用这种文字纪录朝鲜语,比如写家书就一般都用这种文字来写。需要说明的是,谚文在字型结构上利于跟汉字夹写,但是当时的朝鲜人是严格区分“朝鲜文”与“汉字”两种文字,在实际使用韩文的时候并没有夹写汉字。另一方面,由于妇女普遍较少机会接受教育,她们即使会书写,也大多只会朝鲜文而不会汉字。所以,到了朝鲜中期,虽然官场上仍然使用汉字,但民间及妇女普遍都使用朝鲜文来书写。而到了宣祖末年,当时的御医许浚更著手把汉文的医典用韩文编写解读,以使医术能在民间普及。这些都是韩文在民间流传的一些证据。
韩文在燕山君时期,曾一度被禁止使用。燕山君被推翻后,虽然禁令撤销,但使用朝鲜文的人仍然不多。
朝鲜半岛被日本占领以后,民族意识开始觉醒,他们开始将朝鲜文看做是自己民族的文字,自己民族的骄傲,并开始提倡使用。这个时期受到日语书写方式的影响,人们在书写朝鲜文的时候,也夹用了汉字。
二战后的朝鲜/韩国语
二战以后,朝鲜人和韩国人将韩文作为主要文字,将汉字作为辅助文字书写记录朝鲜语。20世纪40年代末到50年代初,朝鲜和韩国先后废除了汉字,施行了单用朝鲜语文字书写政策。
1945年,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成立,金日成采用“李氏朝鲜”时期的国号,并将“??〔韩文 hangeul〕”称为???〔朝鲜文 tsoseongeul〕”,而大韩民国则沿袭“韩文”一称。同年,金日成发出的指示,要求朝鲜劳动党的党内所有出版物不要夹用汉字,而应该使用人民大众看得懂的使用纯朝鲜文印刷。1946年,朝鲜就有部分的出版物不再夹用汉字。1947年,朝鲜的《劳动新闻》开始在部分版面里使用纯朝鲜文印刷,而到了1949年则彻底使用纯朝鲜文印刷,这也意味着朝鲜文与汉字夹用书写朝鲜语的时代在朝鲜正式结束。废除汉字的政策并没有受到民间与学术界的强烈反对,这项政策一直被朝鲜政府强制推行到了今天。
在韩国,民众与学术界里面反对纯韩文的势力与支持纯韩文的势力相当,并且每任总统对汉字与韩文的看法又不一致,所以韩国政府时而恢复汉字的使用或并书,时而又用政令的方式要求使用纯韩文,一直摇摆在这两个政策之间。随著接受纯韩文教育的新世代不断步入社会以及习惯阅读韩汉混写文的人的老去,今天在韩国,使用纯韩文已经成了主要趋势。
纯韩文/纯朝鲜文
韩汉并书
韩汉并书(韩主汉从)
韩汉并书(汉主韩从)
只今三年以後 忠道 执持 过实 盟誓,1945年,美军临时管制政府的学务部根据韩语教育审议会的意见,在其公布的语言政策中规定的初等学校和中等学校的教科书不能使用汉字,政府文书也要用纯韩文书写,不得已的情况下可以并写汉字。但是这项政策不触及民间以及社会的文字生活。同时这项政策也成了韩语世界中官方废除汉字的首例。此后的1948年韩国的制宪会议制定了相关的韩文专用的法律,1945年的政策得以延续。1950年,内务部通令容许夹写汉字,但是5年以后该通令被推翻。1970年,根据韩国总统朴正熙的指示,政府强化了韩文专用政策的推行,鼓励出版界使用纯韩文。1974年,文教省公布“教科书韩汉并书方针”,结束了1970年以来的“禁用汉字”的“寒冬”。1999年8月7日,金大中总统发布总统令,要求在必要的情况下并书汉字以确保公务文书的内容准确的传达。
受到政府语言政策的不断变化,汉字政策也遭遇了废除与复活交替的命运。但是汉字政策在总体上还是比较连贯。韩国的汉字政策主要体现在教科书用字上(在韩国称做教育汉字)。1950年韩国文教部公布了1000个教育汉字。7年后,教育汉字扩充到1300字。1972年文教部公布了1800个基础常用汉字。1991年4月1日大法院又公布了2731个“人名用字”。在韩国,各级学校的汉字教育不断弱化,但是多数韩国人还是有能力认读常用的汉字。除了专门学科的要求或者专门训练,一般的韩国人已经不能熟练地书写汉字。